现在的位置:再漫画 > 宅新闻姬 > 大杂烩 > 作家吵艰深表达该不该用?小野不由美凭不妥协出圈
杂类

作家吵艰深表达该不该用?小野不由美凭不妥协出圈

当你在小说里读到某个艰深用语,盯着文字半天没懂时,会觉得是自己知识不够,还是作者没考虑读者感受?最近日本作家圈就围绕这个问题吵得热闹——核心争议是“作品里该用多少成语、谚语、隐喻或婉转表达”:有人觉得“让读者看懂最重要,复杂表达该换成白话”,也有人坚持“作家该写自己想写的,妥协就丢了本质”。而这场讨论里,以《十二国记》闻名的作家小野不由美的应对方式,成了最受关注的焦点。

001.png

事情的起因,是日本网友在网上晒出的一段“误解”:有人在Threads上分享“失踪的丈夫无言回家了”,底下一堆人留言“还好人活着”“先别追问他”,看得不少人哭笑不得——在日文里,“无言の帰宅”根本不是“沉默着回家”,而是约定俗成的婉转表达,特指“逝者的遗体被运送回家”。这种明显的理解偏差,让大家忍不住讨论:是不是现在人读书变少,连这类常见的书面婉转表达都看不懂了?

002.png

003.png

作家们很快跟上了这波话题,各抒己见。直到漫画家波津彬子发文分享一段往事,才把焦点引到了小野不由美身上:“以前和小野不由美老师合作时,她特别笃定地说‘我的读者看到不懂的词汇,都会自己去查’。当时我就觉得,这也太帅了!”

004.png

这话一出,小野不由美的粉丝们立刻纷纷“现身说法”,晒起自己读《十二国记》时“边查边学”的经历:有人说国中读这套书,满页生僻词逼得自己抱着国语辞典做笔记,连“无辜之民”都要查意思;有人提到看到“怃然”“残秽”这类词,不仅不觉得麻烦,反而会兴奋地立刻搜释义;还有高中追书的读者记得,书中只给生僻词首次出现时标注读音,自己只能边记笔记边翻字典,对“玲珑”“侥幸”的用法至今印象深刻。

006.png

007.png

更有人分享了“解锁新知识”的惊喜:有人在国文课看到“积水不可极 安知沧海东”,突然反应“这不是《十二国记》里的句子吗”;有人查到“图南鹏翼”真的是古文中的词汇时,激动得起了鸡皮疙瘩;还有人细数从书里学到的词——“崩御”“谋反”“瑞云”“侥倖”,连“玲珑”这种看似常见、但在书中有特殊语境的词,都是翻了字典才真正理解。

009.png

010.png

原来阅读不只是“看故事”,遇到不懂的词汇时主动去查、去记,反而成了独特的乐趣——就像跟着《十二国记》学词的粉丝们那样,那些曾经的“陌生字”,最后都变成了读透作品的“钥匙”,这或许也是小野不由美坚持不简化表达的意义吧。


标签: 成语 晦涩难懂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