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由再漫画编辑部编辑上音翻译,转载请注明
游戏王 环境历史
第二期 历史8、电子壶与变形壶 【牌组破坏】袭来
【前言】
请注意,本篇是第二期历史7话题的后篇。
【牌组破坏战术的复活】
“电子壶”的效果如下:
·反转:破坏场上所有怪兽。双方从自己牌组最上方开始翻5张牌、将其中所有4星以下的怪兽卡以任意的表示形式放到场上。
反转时和“黑洞”一样都是全体除去,之后从双方牌组上方的5张牌中把下级怪兽尽可能的特殊召唤。于是这里就出现了第一个问题点,剩下的牌居然被判定成“全部加入手牌”。
效果成功发动的话就可以确确实实的换到5张卡,这种卡牌效果简直充满了狂气。
很明显,这张卡仅凭自己就拥有禁止级卡牌的实力。但这张卡真正的价值在于和其他卡牌组合使用的时候。其粗暴又凶恶的效果被各种各样的COMBO所恶用、最终作为先攻一回杀牌组的核心卡而恶名远扬。
但是正如上面所写的效果描述那样,这个时期并没有写明翻开后的其他卡牌需要如何处理。因此,跟“血之代价”那时一样,事态陷入了根据地域不同、对效果的解释也不一样的状况。
实际上在我周围的玩家都觉得“按照常识来说剩下的牌自然应该返回牌组”,于是这种村规也就逐渐渗透开了。其实我觉得,加入手牌才更有问题……
这个瞬间、玩家们的常识被官方摔了个粉粉碎。
那么如果被正确解释的话,这张卡的诞生会对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呢?
答案就是【牌组破坏】的兴起。
(上音超级友情提示:以下内容直到讲完牌组破坏前,均为本文原作者脑洞,讲的和真的一样,我差点就信了)
·壶与壶的牌组破坏
【牌组破坏】是指与通常的BEATDOWN牌组不同、以消耗光对手牌组为目的的一种牌组。在第一期中由于规则不完善导致这个战术无法成立,新专家规则导入后才得以开始进行这个理念的开发。
话虽如此,当初的牌组理念不够稳固,并且牌组整体的配卡价格过高,仅仅作为实验性牌组可以勉强使用。
但是这下不同了,它获得了“电子壶”这种强而有力的配卡以后,事态发生了急速转变。
以【牌组破坏】使用者的视点来看的话,“电子壶”可以“在削掉牌组5张卡的同时恢复自己手牌资源”。也就是说可以一边进攻一边补充进攻手段,与牌组理念极其吻合。
虽然也会给对手补充手牌。但是在特化了【牌组破坏】这个战术的情况下基本可以无视。通过转移战斗的重心可以让对方的攻击手和除去卡都变成废纸一张。
构成牌组基干的是“电子壶”和“变形壶”各3张,还有为了拉开牌组数量差距的“针虫”。这些用“三眼怪(调整前)”和“黑森林的魔女(调整前)”全都能检索到,这些检索卡也能用牌组特招怪“杀手番茄”召唤出来。
如此一来,当时的【牌组破坏】拥有远高于第二期通常牌组的稳定性,明明身为有主题的牌组却几乎不会卡手。
·无限苏生 黑暗使魔
除了“电子壶”以外,还有一张叫做“黑暗使魔”的卡不能忽视。
·反转:这张卡进入墓地时、自己和对方从墓地中选择一只怪兽在场上使用。
反转后送入墓地时,双方各从自己的墓地中捞出任意一只怪兽。但是这和“死者苏生”不同,它的重点在于可以把怪兽里侧表示盖放。
也就是说,可以把墓地中的反转怪兽再次利用,所以这张卡也成了支撑【牌组破坏】套牌的重要存在。
但是和某些卡牌一样,这张卡也有着文本描述不清的问题,“使用”这个词具体是指什么并不明确。光从文本描述上来看只能觉得是“和召唤不同的某种行为”,与“电子壶”同样,玩家们对它的效果解释不尽相同。
比如说,当凑齐2张“黑暗使魔”的场合,可以不可以通过互相苏生来达成无限复活?
答案是“可以”。但是当时没有能够确认这个观点的手段,还分成了认为“这种事情怎么可能被允许”的常识派、和认为“卡牌上这样写了就没问题”的游戏王派,两派之间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争论。
而且在此之前对于可不可以进行里侧表示的苏生都有不同的解释,基本不可能得出结论。如果在决斗前不先统一好,很可能会发生口角。
在骚乱的末期、玩家们也渐渐感到了厌烦,最后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,就是尽量不去使用这样的玩法。
·过轻的生命值COST 和平使者
虽然和【牌组破坏】的牌组理念没有直接关系、但是和它相性很好的一张永续魔法卡“和平使者”也在此时诞生了。
·自己的准备阶段支付100生命值。表侧表示攻击力1500以上的怪兽不能攻击。
它与“光之护封剑”同属于攻击抑制型卡牌、是在LOCK系卡牌里曾获得最高等级评价的优秀卡牌。可以把攻击力1500以上怪兽的攻击持续封印、维持COST只设定到每回合100这种超低数值。
在游戏王OCG的很长一段历史中都有很强的存在感,应该有不少人都对它的“烦人”印象深刻吧。
诞生以后在各种控制套牌中都能看到它活跃的身影,它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【牌组破坏】牌组中任职。
【当时的环境 2000年7月13日】
【牌组破坏】的参战,对【手牌破坏三神器】支配的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动摇。
自己得意的手牌破坏也在“电子壶”和“变形壶”这两大看板怪兽产生的巨大卡差面前无法起到充足的效果,有效战术也只剩下先攻直接破坏手牌这一点。
对于【Good Stuff】牌组来说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牌组构造、寻找反转怪兽的对策。“光之护封剑”之类的防御卡可以用“旋风”来对应,曾经因为手牌COST过重而从一线隐退的“对死者的供奉”也再次浮出水面,这个环境在卡牌选择上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。
其他还有故意把牌组数量增加到40张以上来延长生存回合这种放弃治疗的作战方法。在更换为大师规则之前由于没有设定牌组上限,理论上可以构筑100张卡牌以上的牌组,所以玩家们为了追求最合适的牌组卡牌数量而苦恼。
也就是说,只要像这样采取适当的对策方法的话,和【牌组破坏】进行对等的战斗是完全有可能的。虽说当时的【牌组破坏】的确是一个非常强力的牌组,但还不至于让游戏平衡崩坏,它只停留在一般概念的顶尖牌组范围内。
只要它在分类上还属于打COMBO的控制牌组,实际的决着回合数就不会太少。
但是上文也提到过,“电子壶”“黑暗使魔”的效果在各个地区都出现了解释有误的现象,在这部分地区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卡的正确用法。至少在我周围【牌组破坏】完全没有流行起来,它依然处于娱乐牌组的地位。
所以非常抱歉,上述的环境演变全都是我的个人推断。实际情况各地不统一、十分复杂,难以成文,望各位谅解。
【使玩家声泪俱下的游戏同捆卡牌】
顺带提一下同一天诞生的游戏同捆卡牌。
2000年7月13日,游戏《游戏王决斗怪兽III 三圣战神降临》发售。收录内容是从全部的8种卡牌中随机附赠3种。
并且还有预约特典卡、初回限定特典卡各一张,给玩家们的钱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。不过攻略书收录的卡是固定的,比较容易收集。
于是,不知道是好是坏,这些游戏同捆卡牌中混入了强力卡。